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

访问量:138269

党建·德育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思考

    盖军静;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正确解读人与自然辨证关系和把握生态危机根源提供了理论资源。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国选择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道路——绿色发展道路,它是实现发展与生态双赢之路。依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绿色发展理念上迈向绿色发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着力绿色发展,从法治建设上实现绿色发展。

    2018年04期 No.13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 高职院校“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魏立娜;

    高职院校应根据时代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构建"三位一体"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和社会实践教育平台,形成"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018年04期 No.130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从严治党背景下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成因及治理对策——基于全国123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皮婷婷;林丽梅;王凌宇;

    基层干部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十八大整治四风以来,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现象却日益凸显。现结合全国123个典型案例,对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梳理,从基层干部自身、基层干部工作环境及体制机制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从提升基层干部职业精神、完善激励机制、构建干部问责常态化机制、完善相应法律、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与管理等方面提出治理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对策建议。

    2018年04期 No.130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行政·管理

  • 高校人事代理人员管理问题探究

    高雪梅;

    高校实施人事代理制度,有利于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拓宽用人渠道和用人方式。高校人事代理用工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制度不完善、缺少归属感、晋升空间不足、同工不同酬等问题导致人事代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动性大,不利于高校的整体发展。高校应大力推进全员聘任制,规范人事代理制度,打通晋升渠道,落实"同工同酬",增加人事代理人员的归属感,建立和谐稳定的教职工队伍,充分发挥人事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2018年04期 No.13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图书借阅情况调查分析——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为例

    李冬梅;吴静娴;李文华;游蓉洁;

    大学生如何在需求基础上有效地使用图书馆资源已逐步成为新的讨论课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在校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大学生借阅的图书类型、借阅量和利用图书馆资源情况等方面发现,具体的借阅动机和学科专业限制是影响大学生图书借阅的最主要因素。但图书馆的环境和服务、藏书量、图书的保存情况、更新速度以及图书馆举办的活动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借阅行为。

    2018年04期 No.130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

    邓文婷;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现探究数字化图书馆的相关理论,针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推动数字化图书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018年04期 No.130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转换

    赵春凤;

    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给教育带来许多新的机遇。这一变革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给乡村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乡村教师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实现从主导者、讲授者向引领者、合作者的重新定位,并通过"互联网+"思维实现教师角色的重塑和转换。

    2018年04期 No.130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职业教育

  • 浅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沟通衔接的途径与机制

    吴盛雄;周洪珍;

    立足于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宏观背景,基于"大教育"理念,分析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间建立沟通衔接的必要性、可能性与途径模式,探索社区职业教育的办学途径与机制,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打好基础。

    2018年04期 No.13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中国职业教育创新研究的现状、发展脉络与热点领域——基于CiteSpace Ⅲ的知识图谱研究

    邱心玫;邱永渠;

    近年来职业教育创新理论和实践迅猛发展,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课题组在界定职业教育创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使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 Ⅲ,对1999-2017年CNKI数据库相关主题的1166篇文献进行量化统计、绘制知识图谱,系统梳理我国职业教育创新问题研究的作者与机构分布,把脉中国职业教育创新研究经历的"人力创新""体制创新""协同创新"三个发展阶段,捕捉职业教育创新问题的研究热点和"三中心"领域分布,并深入探究"三中心"热点领域的内在逻辑。

    2018年04期 No.130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2K]
  • 二元制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郑婉平;

    二元制是现代学徒制的一种模式,现从二元制的概念出发,以二元制的视角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介绍"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完善"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期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有所帮助。

    2018年04期 No.130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教育·教学

  • 国外成人教育发展特点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任琦;

    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大会和《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概况,对美、英、德、瑞、芬、加、日等国的成人教育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我国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国外成人教育发展特点,提出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启示。

    2018年04期 No.130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 福建省首届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项目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启示

    祁芳斌;林青;王慰娟;张先佶;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承接了2015年福建省首届现代青年农场主的培训项目,基于项目两年来培训实践的背景和主要做法,解析我省青年农场主的特征与电大教育教学的特色,提出了广播电视大学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公共教育产品的若干做法与启示。

    2018年04期 No.130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 面向国家开放大学体系语境的aMOOC模式与内涵

    黄伯平;

    慕课化运动的实践导向往往由普通高等教育和资本因素所占据,"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开放大学",开放大学作为促进教育平权和教育资源均衡的重要力量,需要明晰慕课化路径。现分析开放大学慕课化的内涵要义,提出包含教学设计与传播模式、课程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认证机制等方面的路径体系——aMOOC,为开放大学提供一种非破坏性的改革路径。

    2018年04期 No.13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秦海丽;刘淑花;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重视也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学生作为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高等教育中,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第二课堂的积极参与,因为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高度契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能够促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年04期 No.130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阳光体育视域下的体育舞蹈教学改革研究

    汪俊;陈翠萍;

    现阶段,阳光体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并且对于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各个学校必须对体育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将阳光体育理念有效融入其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因此,从阳光体育的视域出发,首先对于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方面针对性的提出改革的有效策略。

    2018年04期 No.130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 论黔南民族地区英语语法课程教学的瓶颈与改革

    覃春;

    语法教学是英语学科教学的基础,是准确掌握运用英语的前提。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层出不穷,大量优质慕课出现,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民族地区受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偏重于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学习者的自主能动性没能得到激发,因此民族地区的语法教学举步维艰,成效不大。现分析民族地区英语语法教学的瓶颈问题,结合当今时代背景,提出有关语法课程教学的几点改革思考。

    2018年04期 No.130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文学·艺术

  • 论宋代茶诗中“士”的精神

    陈怡;

    中国传统"士"的精神在宋代呈现出新的面貌,并生动地反映在数量庞大的宋代茶诗中。现通过解读宋代茶诗文本,挖掘其中"士"的精神蕴涵,以进一步剖析宋代士大夫的思想状态和精神境界。

    2018年04期 No.130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英国迷你剧《黑镜》解读

    吴镇宇;

    《黑镜》展现了对技术的隐忧,表达的是各类技术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引人深思。媒介技术带来了符号的无限复制和爆炸式增长,真实变得有待商榷。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断裂,仿真使本真失落,社会逐渐走向超真世界,个体也将以数字化方式生存;异化的集体社会,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已然消解,人的生存境况岌岌可危;在未来,人类所面对的真实可能将是另一种构想,是人与集体社会的异化,也可能是真实的另一种维度的存在。

    2018年04期 No.130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茶文化

  • 茶香气成分与茶艺表现科学化探析——以乌龙茶为例

    王正环;

    茶艺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自身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茶艺中科学性不足的问题,成为了阻碍茶艺学转变为一门较为严谨的学科的一个核心问题。现通过以乌龙茶为例对茶中赋香物质的物理特性和热动力特性进行分析,提出茶艺的行茶过程应遵循"热链冲泡法"的原则,对茶艺的科学化研究进行尝试。

    2018年04期 No.130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 武夷岩茶“岩韵”审美观生成论

    齐学东;

    武夷岩茶以岩韵著称,但人们却难以准确描绘岩韵究竟是什么。有人从岩茶的品种、生长环境来分析岩韵的产生;有人从岩茶的滋味和香气变化进行描述;有人从岩茶的制作工艺探究根源;还有人从喝茶时人的感觉引起的心理变化来解释。众说纷纭却莫衷一是,这是因为,岩韵是中国古代美学对武夷茶文化关照而产生的概念,是审美诗化的产物,其产生、内容和特征都是离不开历代文人对武夷茶事生活的体悟,是对武夷岩茶特征的高度概括。

    2018年04期 No.130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茉莉花茶溯源

    蔡颖华;

    茉莉花茶是源于特定时期的人们根据本时期的习俗和社会需求使用茶而诞生的。从早期煮茶时加入香料,到唐宋制茶时以香入茶,再到用茉莉花窨茶,茉莉花茶始终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茉莉花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茉莉花和茶在不同的层面上实现了同质化,并向我们昭示了丰富的意义。

    2018年04期 No.130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